查看原文
其他

“天涯•论道”硕果累累

2015-03-19 中国纱线网

由中国纱线网与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天涯·论道”——全国梳理技术高峰论坛于2015年3月15日在我国著名的海滨城市——海南省三亚市圆满落下帷幕,但本次活动对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相信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这次活动注定会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14956wf6j&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次活动邀请了50位在梳理技术领域具有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的优秀的纺纱企业实战专家、高校学者、国内外梳理设备、器材等知名企业工程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探讨。

(专家报到)

(嘉宾签名墙)

沙龙签约:强强联手谋发展

2015年3月13日上午8:30,国内梳理界的高手们齐聚三亚福朋喜来登大酒店三楼南海厅,“天涯·论道”活动的开始。上午为专题报告环节,由中国纱线网副主编赵建伟主持。首先中国棉纺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纱线网主编王果刚先生和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辉先生对本次论坛致词,并举行了梳理技术沙龙第二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纱线网和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再次携手,共同打造专业技术沙龙,中国纱线网主编王果刚先生和金轮针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辉先生分别代表中国纱线网、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签约。全国梳理技术沙龙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纱线网、金轮针布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推动中国纺织界梳理技术进步的合作关系正式建立,这必将对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梳理技术沙龙战略合作签约)


专题报告:言简意赅立宏论

简短的开幕式和签约仪式后,专家们听取了辽东学院孙鹏子教授、金轮针布肖光伟总工等七位专家的专题报告。每个报告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各位专家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凝练成精华,虽然言简意赅,却足以震耳发聩。

(肖光伟:梳棉机针布发展方向与配套研究)


(熊伟:梳理与棉纱织物质量的关系)


(桂亚夫:色纺色彩与梳理)


(孙鹏子:高产梳理理论的探讨)


(陆惠文:清梳联梳理技术的工艺探析)


(会议现场)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亮绝技

2015年3月13日下午是互动讨论环节,专家们分成了设备、器材、管理和技术、工艺、质量两个小组,分别就上午的专家报告及金属针布齿型规格设计与选型、梳棉机附加分梳元件与产品质量的关系、针布失效与更换时机的判定方法与标准、梳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清梳联在高支纱、纤维素纤维工艺技术、梳理与纱线及面料质量的关系、不同原料、品种对梳理工艺的要求、梳棉工序质量评价方法与工序质量管控等八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分组讨论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各抒己见,分别就相关的梳理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谈论中大家既有共鸣,也有争论,有些专家对我国梳理界存在的一些误区,特别是国产设备器材与当前梳理质量要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也有专家对国产设备器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还有专家列举大量自己的试验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更有专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技术攻关成果和独到的实践经验。

由于专家们发言踊跃积极,原定于17:30结束的分组讨论一直进行到18:40,才不得不结束,很多专家还意犹未尽,相约第二天自由讨论时再单独交换意见。

(设备、器材、管理组讨论现场)

(技术、工艺、质量讨论现场)

总结发言:高屋建瓴炼精髓

分组讨论结束后,为了使大家共享讨论成果,两组专家又汇合到一起,分别由杭州二棉纱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孟进先生和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建忠先生代表两个小组进行了小组讨论成果总结汇报。

孟进先生在总结报告中指出:第一小组(设备、器材、管理)的专家们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八个主要观点:

1、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已经不能称作是传统行业。我国纺织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迈入现代化、精细化的产业,而且会进一步向智能化产业迈进,因而再用传统产业的定义来要求纺织业,已经与行业当前的发展形势不能匹配了。

2、活动盖板以30根左右效果较好。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证实,梳棉机活动盖板的最佳配置是在30根左右。全固定盖板梳棉机在化纤产品上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应该对全固定盖板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国外梳理纺机器材企业在工艺研究、梳理技术等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有一个完整的技术研究体系,技术储备很充分。但他们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包括技术后备力量不足、行业发展机遇缺失等等,比如在纺机企业较多的瑞士、德国等,其实他们国内的纺纱企业已经很少了,这对他们开展研究就很不利。所以国内纺机企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空间,要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的技术。

4、国内纺机器材企业要加强对用户的服务,纺纱企业希望买到的是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类似于傻瓜机。纺纱企业希望设备买来后不用配备很多维修人员就能够保证正常运行。

5、纺纱企业要加强设备、工艺等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工艺上机。随着纺织企业后备技术力量的减弱,一些工艺项目准确上机比较困难,比如梳棉机包针布、做隔距等。目前都需要人工操作,对设备维护人员的要求较高,这也给纺机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这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项目,能否用自动化的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

6、纺织企业对针布的规格选型要加强。这对质量控制很重要。目前大家公认的梳理工艺原则要从原来的“紧隔距、强分梳”转变为“梳理转移适度、棉结短绒兼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针布选配工作。能否建立起一个针布规格型号的选型软件模型,将要生产的纤维参数输入,就可以给出一套针布选型推荐方案。

7、对主梳理区的分梳能力和作用已经研究的比较彻底了,但在预分梳区还有没有潜力?在梳棉后区是否可以考虑“薄喂快给”的工艺原则,它对产品质量会有怎样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研究。

8、对质量的管理不能为质量而质量,要以追求效益为前提,以用户的要求为中心。合理配置工艺、达到产量、质量、效益之间的平衡。

刘建中先生在总结报告中指出:第二小组(技术、工艺、质量)的专家们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主要观点:

1、梳理度、短绒率、棉结的控制是梳理过程控制的重点。梳理的三度难以检测,但要求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针布型号与更换周期对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技术管理、工艺配置和质量控制方面,都要依据针布型号与更换周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3、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单机稳定性与整体稳定性的综合反映,在技术、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4、应重视梳理度、梳理强度以及转移率的原理、相互关系及应用。

5、清钢联的应用与管理问题。目前清梳联的配置越来越多,如何使清梳联流程达到高产、高速、高效的目标,需要业界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6、对梳理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问题。目前还缺乏生条与最终产品质量关系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需要业界尽快研究和建立这个方法和标准。

最后中国纱线网主编王果刚先生代表“天涯·论道”主办方进行了总结发言。王总认为:“天涯·论道” 是近几年来在梳理方面最高水平的会议,参会专家水平高、代表性强,探讨的问题深入、彻底,即具有宏观的观念,也有非常具体的微观问题,比如活动盖板的具体根数问题等。既有达成共识的梳理原则问题,也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如何使锡林输出的纤维没有弯钩?如何建立梳理质量评价标准?梳理质量指标与成品质量指标对应关系等等问题。

(参会嘉宾合影)

论坛是成功的,但也是有遗憾,由于时间有限,很多问题不能深入探讨,在整个现场直播的过程中,一些网友通过微信、QQ梳理群、邮件、论坛发帖、技术问答等各种渠道向专家们提交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办法请专家们现场解答。对于现场信息量大、讨论时间不足这些问题,中国纱线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争取在下一次活动中做的更好,旨在推动行业梳理技术的全面提升。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主题报告环节专家的精彩论点敬请关注中国纱线网纺织论谈,天涯论道专题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